期刊信息
曾用名:卫生毒理学杂志
主办: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主管: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ISSN:1002-3127
CN:11-5263/R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0.44898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热词:
论著
中药学论文_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雷公藤治疗免疫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摘要:目的通过整合网络药理学和网络毒理学探究雷公藤治疗免疫性肝损伤的药理机制和导致肝毒性的毒理机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中医“有故无殒”思想内涵。方法通
文章摘要:目的通过整合网络药理学和网络毒理学探究雷公藤治疗免疫性肝损伤的药理机制和导致肝毒性的毒理机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中医“有故无殒”思想内涵。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搜集雷公藤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可视化“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应用GeneCards、PubMed数据库搜集免疫性肝损伤和肝毒性相关靶点,并与雷公藤作用靶点整合。分别构建共有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以及“活性成分-靶点-通路-免疫性肝损伤”网络和“活性成分-靶点-通路-肝毒性”网络,预测雷公藤治疗免疫性肝损伤和导致肝毒性的潜在靶点,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进而应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雷公藤活性化合物靶点分别与免疫性肝损伤、肝毒性相关靶点存在136、139个共有靶点分子。GO富集分析结果提示,雷公藤可抑制相关促炎因子及炎性介质的作用。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雷公藤治疗免疫性肝损伤和导致肝毒性的作用机制与PI3K-Akt、TNF、TLR信号通路等有关,其关键活性化合物的潜在靶点可能是AKT1、TNF、TP53、VEGFA等。分子对接结果提示,雷公藤甲素与PI3K-Akt信号通路具有较强的亲和力。结论雷公藤的毒效机制可能与AKT1、TNF、TP53和VEGFA等靶点及PI3K-Akt、TNF、TLR等信号通路有关,初步阐释了中医“有故无殒”思想。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19879/j.cnki.1005-5304.202109200
论文分类号:R285
文章来源:《毒理学杂志》 网址: http://www.dlxzzzz.cn/qikandaodu/2021/1228/570.html